【MBA】正面迎戰求職大魔王!校外找工作(Off-Campus Recruiting) 全攻略
我常說我在就讀MBA時的求職經驗「非常完整」。
「非常完整」的意思,是指我在一年級找暑期實習以及二年級找全職工作的過程中,都全程走完了校內招募(on-campus recruiting)以及校外求職(off-campus recruiting)的流程。兩度拼到最後一刻,直到六月份左右,才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。
這肯定不是一件值得拿來說嘴的事。我的神人同學們,很多都是早早的在開學的幾個月後,約莫一、二月左右就拿到了暑期實習;做完實習後又憑著優異表現,順利地取得回去實習公司的全職工作機會(return offer)。
每年在美國就讀MBA的學生,大約會有一半以上需要進行校外求職。會選擇此路的動機因人而異,有些人是因為在校內招募中沒有獲得理想工作的青睞,有些人是對於拿到的工作機會感到不夠滿意,也有些人打從一開始就只想去一些特定的產業及公司工作(例如娛樂產業),而那些公司根本不會親自去各大商學院招募。
以我在MBA的第二年為例,在確立自己想加入Fintech新創公司的目標後,很快就發現這類的公司幾乎沒有到MBA做校內招募,想當然我的重心只能完全放在校外求職上了。
校外求職的特色
先簡單的說明校外求職與校內招募的最主要的不同點,如果你正在就讀MBA、或是已經很熟悉兩者的差異了,可以直接跳到下個段落。
第一,校外求職沒有既定的時間表。
會參加校內招募的公司,大約都會在同一個時間來學校舉行說明會並開放履歷投遞與申請,並在幾周內飛一些公司代表來進行面試;大部分的職缺會在你開始投履歷的4–6周內,就知道你有沒有成功獲得工作機會了,非常有效率。
校外求職則不同,每個公司有各自的時程表。雖然整年都會有工作機會冒出來,但可以耐心等到MBA學生畢業才去報到的職缺,大多會在接近畢業前的兩個月才會大量浮現。而且不像校內招募所有人幾乎同時開始、同時結束,校外求職的時間表可以拉長到好幾個月,每個職缺的申請流程有時完全錯開、有時完全重疊,良好的時間管理顯得格外重要。
第二,校外求職更需要主動出擊。
派人來學校親自作招募的企業,大部分都會舉辦校園說明會,把一些在該公司工作的校友從各個城市飛來學校擺攤,跟對公司有興趣的學生交流。此外,他們通常也會保留一定數量的面試邀請額度給該校的學生。
校外求職就沒有這麼好的事了!如果不厚著臉皮聯絡在業界的校友或陌生人,根本沒有人會自動出現讓你問問題。也因為市場上大部分的職缺並沒有「MBA限定」,我們會需要跟來自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一起競爭這些工作,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並脫穎而出,也就更具挑戰性了。